中国核聚变重大突破,一亿度1066秒领跑全球,能否终结石油时代?
由于最近几年的天气十分抽象,寒暑季节都极端的要命,各家各户的用电量也不断猛增。所以普通人都在想,有没有一天,电费能便宜一点?
由于最近几年的天气十分抽象,寒暑季节都极端的要命,各家各户的用电量也不断猛增。所以普通人都在想,有没有一天,电费能便宜一点?
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节点,核聚变技术因其清洁、高效、原料无限的特性,成为各国争夺的科技高地。近日,美国国家点火装置(NIF)公布的新一代核聚变实验装置引发全球关注:这款重达22吨的“能量巨兽”,可实现3300亿瓦特峰值功率输出,远超上海、纽约、东京、迪拜四大都
最近刷手机,总刷到各种说核聚变的,都说它是“终极能源”。原料从海水里就能取,烧的时候不排碳,还没核废料,听着就像能一下子把所有能源难题都解决了。身边不少人都跟我聊,盼着它赶紧商业化,甚至琢磨着“备好麻袋等受益”。但咱真别着急揣着麻袋往前冲,核聚变要想走进日常生
近日世界聚变能源集团第2次部长级会议暨国际原子能机构第30届聚变能大会在成都召开。当前全球聚变能研究进展明显加快,上半年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“中国环流三号”先后取得多项实验突破,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与电子温度均突破一亿摄氏度。而等离子体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
当1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在"人造太阳"装置中高速旋转时,哪怕形状偏差1毫米、温度波动100万摄氏度,都可能导致聚变反应瞬间中断——这曾是困扰全球核聚变研究者半个多世纪的"致命难题"。2025年10月11日,中国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联合浙江大学、之江实验室的团队在
最近刷短视频、看新闻,“可控核聚变”跟“人造太阳”似的,隔三岔五上热搜。为啥大伙这么疯?简单说:要是把这玩意搞成,以后电跟“白捡”似的,工厂不用烧煤、汽车不用加油,连碳排放都能清零——这可是人类能源史的终极目标啊!
2025 年国庆前夕及期间,中国在战略科技领域迎来密集突破,超重力实验装置、可控核聚变与 AI 超算三大里程碑式成就相继亮相,共同构成献给祖国的硬核科技厚礼。这些突破不仅标志着中国在极端环境研究、清洁能源革命与智能算力基础设施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,更以“时空压缩
2045年的某个清晨,上海浦东的天际线背后,一座造型奇特的建筑正发出柔和的蓝光。这座50赫兹百万千瓦级激光聚变电站,正以每秒50次的频率点燃微型"太阳",为200万人口的城市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。很少有人意识到,这场静默的能源革命,始于2025年那个初秋的
9月24日,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,中国聚变公司公开亮相,公司将在上海新建一个聚变实验装置,以验证其所研制的高温超导磁体,该装置暂命名为“中国环流四号(HL-4)”。中国聚变公司作为中核集团直属二级单位,它代管着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,背后还有中国石油
在人类探索可持续能源的漫漫长路上,核聚变一直被视为终极答案。它不仅能提供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,而且几乎不产生碳排放,也不会有核废料困扰。然而,高昂的成本和技术难题,始终像两座大山,阻碍着核聚变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。不过,最近一则来自英国的消息,让全球的能源界和
上海交大张杰团队把激光聚变效率提到美国NIF的30倍,同样实验,能量多出三十倍。
2025年8月14日,美国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国家点火装置(NIF)里,192束高能激光同时聚焦在一个比米粒还小的氘-氚燃料靶丸上。当激光能量脉冲消散,仪表盘上跳出的数字让全场科研人员沸腾——3.15兆焦耳(MJ)。这个数字不仅打破了2022年2.5
人类最梦寐以求的能源是啥,那大概率就是可控核聚变了,说白了,它就是模仿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,让氢原子在极高温高压的环境下“撞”在一起,合成新原子,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。
可就在这个夏天,它突然从实验室的冷柜里被拎出来,直接塞进普通人的投资账户——社保基金、高盛、英伟达,这些平时互不搭界的名字,齐刷刷把筹码押在同一张牌桌上。